欢迎访问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官方微信 资讯网 切换到繁体 站点地图
字体颜色
银色
黑色
红色
绿色
蓝色
栗色
青色
金色
灰色
还原
开始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第二届中原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念好“融”字诀 成就“诗和远方”

发布时间: 2019-09-23 09:26 阅读 18742 次

  9月15日,第二届中原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我市圆满落幕。短短4天时间,博览会共接待观展游客5.3万人次,现场交易总额达6200万元,场面火爆,深受好评。很多参展企业意犹未尽,纷纷表示:“下届我还来!”

  撤去的是展位,留下的是思考。本届博览会,在令人大饱眼福的同时,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文化和旅游必须从“物理组合”迈向“化学反应”,只有用文化的理念支撑旅游,用旅游的方式发展文化,才能使文化与旅游相得益彰,进而实现“诗和远方”完美交融。

  落户洛阳 名副其实

  去年此时,中原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在河洛大地应运而生。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年后博览会再次成功举办,俨然已成为古都洛阳又一张金质名片。正如来自泰国的客商所言,洛阳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洛阳举办文旅产业博览会,可谓实至名归。

  在数月的筹办过程中,我市上下高度重视,多次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邀请中国旅游协会专家等前来指导,组织人员学习深圳文博会等国内知名展会经验做法,策划推出博览会1+N功能分区模式,扩大博览会影响。

  “今年报名参展的企业有很多,甚至出现了一位难求的情况。”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章勇说,为了保证博览会的专业化水平,主办方并非照单全收,而是精挑细选有代表性的优质文旅企业、展品进场。

  在博览会期间,游客免费参观,不单是为了惠民,也是要通过观念转变,倒逼博览会提水平、上档次,带动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中原文旅博览看河南,河南文旅博览看洛阳!博览会之外,我市还积极与腾讯公司合作举行2019牡丹奖·全球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洛阳),活化传统文化;与携程公司合作推广洛阳的文化旅游资源,拉动旅游人气……

  马来西亚是本届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及港澳台馆的主宾国,组织了20多家企业来洛阳参展,参展企业数量是去年的2倍。“我们被洛阳热情好客的人民所吸引,更被这里国际化、专业化的展销平台所吸引。”马来西亚“一带一路”委员会会长蔡宝强说。

  打探“潮流”碰撞“火花”

  一场博览会,成为一座城市的“代言人”。本届博览会以“文旅河南,出彩中原”为主题,国内外1000多家文化旅游企业前来参展,其中不乏国内知名文旅“大咖”。

  二里头兽面纹铜牌饰书签、应天门遗址拼图、牡丹瓷、洛宁竹编、人脸识别产品……在各个展区,文化+旅游、文旅+科技等深度融合的特色产品随处可见,内容丰富,精品荟萃,知识性、体验性、互动性活动接连不断,吸引了5.3万人次前来“打卡”。

  本届博览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是直接的,现场交易总额达6200万元。洛阳市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合作洽谈会现场签约10个项目,投资总额122.53亿元;“一带一路”国际采购商合作洽谈达成采购合作协议31个,总金额达4.7亿美元。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产业博览会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刺激着文化和旅游从肌理到骨骼,直至灵魂深处的相通相融,实现了1+1>2的效果。”章勇说,有些收获,是不能用金额来衡量的。

  非遗项目宋汝瓷刻花技艺传承人王延军是受邀参加本届博览会的参展商之一。“艺术是相通的,参观每个作品都会激发新的创作灵感。”王延军说,他在参展期间,抽空参观了其他工艺师的优秀作品,还找到韩国的陶艺大师进行深入交流。

  和王延军一样,众多文创从业者在博览会上打探到文旅融合的“潮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举办博览会,还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提升了展会国际化水平,不断为我市国际影响力“加码”。在去年参展的外商中,70%的参展商今年再次参展,他们希望能够以此为平台,铺就经济、文化交流的坦途。

  擦亮文化名片、叫响文化品牌,激发旅游热情、留住古都记忆……这场文旅博览盛会,展露了“诗和远方”的洛阳底蕴,也激发了更多人、更多文旅企业追寻新的“诗和远方”。

  冷热不均“融”最关键

  在灵宝皮影戏展示区,3名传承人站在白色幕布后面,熟练地操控着手中的“影人”,表演三打白骨精的故事。精彩的节目引来众多观众,周边道路一度被围得水泄不通。

  如果您在博览会上逛一逛,不难发现,互动性强、创意新、接地气的特色文旅项目十分受宠,如灵宝皮影戏、平乐郭氏正骨、牡丹花茶等展区人潮不断,这些可看、可尝、可体验、可带走的特色文旅展品深受游客青睐。

  立足洛阳,放眼世界。在火爆的本届博览会“一带一路”国际及港澳台馆,埃及的纸莎草画、马里的非洲鼓、印度的黄檀家具、韩国的陶器等文创产品也让游客大开眼界。

  不可否认,守着“丰厚家底”,我市不少文旅企业并没有插上创意、科技的翅膀,传统文化还“养在深闺”,所展示的展品往往吆喝多、创意少。如千篇一律的布包、手串、扇子等,纵然展区被布置得绚丽多彩,也拯救不了内容的空洞,不能吸引、打动游客。

  记者在出彩中原展区看到,参展企业以本省居多,而中原地区其他省份的参展企业显得“势单力薄”。在本届博览会的第三天,开封展区的展品已经被一扫而空!可见广大游客对于“引进来”的文创产品是有很大需求的。

  洛阳举办中原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的初衷,正是为了搭建中原经济区文化旅游产品研发、展示、交流、交易的综合平台,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科技性、新颖性、体验性、互动性和多样性,更好满足游客的观赏采购需求。个别“门可罗雀”的参展企业负责人慨叹:“如果没有‘融’的理念、找不准‘融’的业态、产不出‘融’的产品,文化企业做不大,旅游企业走不远!”

  常办常新 期待来年

  一个节日,给游客带来别样的体验;一场盛会,给游客带来一个留下来的理由。

  近年,我市加快构建文化传承创新体系步伐,提升“老三篇”、打造“新三篇”,文旅融合在内涵和外延上都实现了新发展,未来的潜力很大。探索将河洛文化旅游节与中原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两会合一、相互促进、一体推进,是我市积极顺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新趋势,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的创新之举。

  河南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仝红星表示,当前,全国许多城市都在举办文博会,内容雷同、形式同质,特色不鲜明、亮点不突出,是诸多文博会的“通病”。想要让文旅博览会扎根洛阳这片沃土,不仅要不断提升展会水平、扩大影响,还必须做到常办常新,与其他文博会有所差异。

  业内人士建议,坚持用文化的理念支撑旅游,用旅游的方式发展文化,叫醒长期“沉沉入睡”的文化资源,改变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模式,统筹文化功能与旅游价值、文化业态与旅游业态、文化创新与旅游创新,从文化内容和精神情感上深度挖掘,讲好故事、谋好项目、做好产品,让文化和旅游亲密“牵手”,彻底改变“文旅两张皮”的现象。

  仝红星建议,紧抓文旅融合大好时机,积极谋划来年的博览会,以更高标准规划、更高水平建设、更高效率推进,做早做实做优,使其真正“有说头又有看头”,真正“活起来又火起来”,真正走近百姓、融入生活。

  文旅博览,明年更精彩!(洛阳日报记者 朱艳艳 通讯员 杨颖奇 文/图)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提示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