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官方微信 资讯网 切换到繁体 站点地图
字体颜色
银色
黑色
红色
绿色
蓝色
栗色
青色
金色
灰色
还原
开始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中秋节起源于中原地区(上)

发布时间: 2020-09-10 17:37 阅读 5115 次

●开栏语

花好月圆人团圆。中秋节的渊源可追溯至人类文明曙光初现之时,和古老的河洛大地有着密切的联系,更是黄河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日,本报开设《中秋文化与洛阳》栏目,讲述中秋节和洛阳的深厚渊源。

 

中秋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中国先秦史学会原副会长、我市著名文史学家蔡运章认为,中秋节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远古的天神崇拜,当人类文明曙光初露之时,中原大地上的人们对日月的崇拜,对上天的敬畏,逐渐让颇有神性的祭祀日月的活动,到后世演变成一个世俗化的节日。

位于漯河市舞阳县的贾湖遗址,是裴李岗文化的典型代表,距今约9000年至7800年,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一件贾湖遗址出土的陶缸壁上刻画有逼真的“太阳”纹图案,蔡运章说,这说明中原地区的先民对于太阳神的崇拜,从文明曙光初露之时就出现了。

太阳和月亮作为远古人类最早关注到的天体,反映到了很多文物上。位于汝州市的洪山庙遗址,是一处距今7000年至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重要遗址,在这里出土的瓮棺上,描绘了日月同辉的情景。

《礼记·祭义》中说:“祭日于东,祭月于西。”那么古人为什么祭月呢?屈原在《楚辞·天问》中曾发出“夜光何德,死则又育”的疑问,这句话的意思是“月亮具有什么特性,消亡了又再长起”?

其实,远古的人类早已关注到月亮的阴晴圆缺,现在我们知道这是日地月三个天体位置发生变化造成的,但远古的人们认为月亮的阴晴圆缺是一种死而复生的现象。

尚生厌死是人类的天性,由于月亮在月末隐没的自然现象,古人崇拜并祭祀月亮,与月亮的圆缺隐没产生了联系。洛阳作为夏商周三代都城,与此相关的典籍中更是出现不少和月亮有关的记载。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提示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