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官方微信 资讯网 切换到繁体 站点地图
字体颜色
银色
黑色
红色
绿色
蓝色
栗色
青色
金色
灰色
还原
开始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客家之源纪念馆即将正式对外开放

发布时间: 2021-04-07 10:00 阅读 14252 次

作为大谷关项目“关、馆、道、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客家之源纪念馆即将正式对外开放。为了打探这座客家文化新地标工程建设进展情况,记者日前再次驱车来到伊滨区寇店镇水泉村,看到客家之源纪念馆已展露初容。

馆内上下两层,即将完成布展

从游览古道入口远远望去,客家之源纪念馆背靠青山,面朝西烽火台,绿树环绕。新中式汉风建筑、合院式布局,彰显纪念馆的宏伟大气。

纪念馆外墙的施工脚手架已经拆除,露出灰色墙体、深灰色瓦面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古朴秀丽。主楼的两侧各有一个厢房,前面的阙楼衬托出纪念馆的庄严气势。

走进客家之源纪念馆大门,是挑高的大型拜殿,工人正在迎面的墙上制作巨型主题雕塑。每个展厅内,都有工人在忙碌着,他们有的在绘制彩色场景壁画,有的在修建土楼和坞堡,有的在忙着陈列布展……

洛阳文保集团大谷关项目组组长胡明介绍,客家之源纪念馆总建筑面积为3600余平方米,馆内分上下两层。目前二层已经完成装修,馆内布展即将全部完成。

环形游览线路,再现中原汉人离乡到归乡

置身客家之源纪念馆内,仿佛回到了1700多年前,客家先民正穿越大谷关,举族南迁。

在一个带有关城的展厅里,两名工人正在绘制彩色场景壁画,画中的士族身穿铠甲、牵着马匹,百姓或扛着麻袋,或手推推车,表情凝重,行色匆匆。

再往前走,一座客家土楼式建筑映入眼帘,在展厅的四角上悬挂着4个坞堡。它们仿佛在诉说着客家人身处他乡,按照东汉魏晋时期的河洛坞堡建造客家土楼的故事。

在大谷关项目“关、馆、道、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这座展示、传承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将陈列展览客家渊源、客家风俗、客家民居、客家文化、客家精神等内容,讲述“根在河洛 客出大谷”的历史故事。

洛阳文保集团大谷关项目组副组长张松成介绍,在规划设计之前,客家之源纪念馆相关人员先后多次前往广东中国客家纪念馆、龙岩市博物馆、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馆等场馆参观考察,并根据客家先民离乡、思乡、归乡的时间线和感情线,设计出馆内的环形游览线路,展现中原汉人从离乡到归乡的历史脉络。

命名“客家之源”,凸显洛阳根亲文化优势

去年5月11日,河南省文化旅游大会明确提出,建设以寻根拜祖为主题的天地之中河洛文化旅游区。十几天后,客家之源纪念馆便正式开工建设。

“从去年5月25日开工到主馆顺利封顶,只用了短短100多天,被业界称赞为‘洛阳速度’。”张松成说,在去年9月22日的封顶仪式上,来自海内外的百余名客家社团负责人、客家文化研究专家、新生代客家代表相聚大谷关,对客家之源纪念馆充满期待。

洛阳是客家文化的发源地,又是客家人首次南迁的出发地。此次建设的纪念馆命名“客家之源”,又一次凸显了洛阳根亲文化的优势。

张松成介绍,客家之源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之后,将随时为全世界客家人敞开寻根祭祖、交流客家文化的大门,并将通过第四届世界客家文化论坛等一系列活动,向世人传播、展示客家人与河洛人的渊源,以及积淀深厚的客家文化。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提示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