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官方微信 资讯网 切换到繁体 站点地图
字体颜色
银色
黑色
红色
绿色
蓝色
栗色
青色
金色
灰色
还原
开始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胡人牵驼图》现藏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壁画馆

发布时间: 2021-09-22 09:52 阅读 4584 次

核心提示

“果然是视觉盛宴”“这审美绝了”“创意满分”……19日晚,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之《中秋奇妙游》一经播出,便受到网友一致好评。不少网友发现,节目中有不少洛阳元素。这些元素背后,蕴含着哪些洛阳故事?昨日,记者采访了我市相关专家。

1 《胡人牵驼图》现藏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壁画馆

在创意舞蹈《东都行者》中,出现了一幅《胡人牵驼图》。图中的那名胡人,头戴卷沿式毡帽,身穿翻领窄袖袍服,脚蹬黑色高靿靴。他的长相,浓眉深目、高鼻阔嘴,还有连鬓卷曲的络腮胡子,让人不禁想到唐代诗人陆岩梦的诗句:“眼睛深似湘江水,鼻孔高于华岳山。”他身后的那头骆驼高大雄健,驼背上载着的似乎是成卷的丝绸。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壁画保护中心主任杨蕊告诉记者,这幅《胡人牵驼图》出自唐代安国相王孺人唐氏墓,现藏于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壁画馆内。安国相王是唐睿宗李旦。孺人,在唐代是对皇室宗王之妾的称谓,官职相当于三品。唐氏,即李旦的妾室。

2005年夏天,考古工作者在现今的翠云路与厚载门街交叉口东侧,发现了两座大型唐代墓葬,主人分别是安国相王的孺人唐氏和崔氏。

由墓中出土的墓志得知,墓葬的年代是唐中宗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该墓有两幅驼马出行壁画,左右对称绘于墓道的东西两壁上。《东都行者》中出现的是西壁驼马出行图,在东壁上的驼马出行图中,有一名胡人的穿着则是汉人装束,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袍服,牵着一匹五花马。

杨蕊介绍,胡人身着汉人装束并不奇怪,因为唐代的洛阳是国际大都市,与西域有着广泛的联系。据史书记载,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社会上一度流行汉人穿胡服的风尚,不仅男人穿,连女子也穿。

《胡人牵驼图》不仅在2014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丝绸之路大型文物展览上展出,还在2015年瑞典举办的“洛阳——丝绸之路上的中国大都会:唐代文明”主题系列展上亮相,众多爱好中国文化的嘉宾对这幅作品给予高度评价。

2 丝绸之路上的“洛阳印记”

《东都行者》开篇,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是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博物馆。随着节目进展,落日余晖下,茫茫大漠上,出现一行足迹……

我市著名文史学者徐金星颇有感慨地说,唐代综合国力强盛,洛阳作为都城之一,吸引着众多域外人士不远万里,纷至沓来。

作为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洛阳出土了大量的胡俑、古代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和各种异国风格的文物。2014年,定鼎门遗址作为“丝绸之路”的一处遗址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到定鼎门遗址参观的朋友,都会发现城门外广场上,有一段被圈起来的坑洼不平的路面,这是文物部门通过特殊的技术模拟出来的车辙印、脚印和骆驼蹄印。这些模拟印迹下面2米多的地方,正是古丝绸之路留下的真实印迹。

这些印迹是在2007年被发现的。当时,考古人员在对定鼎门遗址外侧一条道路进行发掘时,在晚唐地层上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壮观的场景:在150平方米的地面上,200多个人与动物的脚印、蹄印及数十条车辙痕迹清晰可见。

考古人员当时就惊呼:在古代道路上发现如此密集的人、动物和车的痕迹,在国内尚属首次,尤其是骆驼蹄印,为当时洛阳与西域文化、商贸交流提供了新的鲜活证据。

3 玄奘在洛阳累计生活近20年

在节目《东都行者》中,大唐行者踉跄行走于万里大漠,历经九死一生,百折不挠,舍身求法。画面中,还出现了玄奘法师写下的诗句“不因行苦过人表”“不惜丹躯舍此山”。

徐金星介绍,玄奘,俗姓陈,名祎(yī),偃师缑氏人。1300多年前,玄奘踏上西行之路,历经艰难险阻求取真经,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人。

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玄奘大师诞生于洛州缑氏县(今偃师),直到隋炀帝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一直生活在洛阳。唐太宗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二月,玄奘大师谒唐太宗于洛阳宫,在洛阳停留约一个月。

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二月,玄奘大师随驾至洛阳,在洛阳生活一年左右。唐高宗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初五夜半,玄奘大师圆寂。玄奘大师世寿65岁,累计在洛阳生活近20年。

徐金星说,玄奘大师是享誉中外的佛学大师、翻译家、旅行家、世界文化名人,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华民族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玄奘大师生于洛阳,长于洛阳,出家于洛阳,修学起步于洛阳,是民族圣地洛阳这方沃土,抚养了玄奘,培育了玄奘。

4 客家文化,根在河洛

“豫州夜渐远,人在丹霞山南,响起那时方言,在北边只等一只客家船,龙门山听到雁归南,故楼圆北望有炊烟……”《中秋奇妙游》为歌手周深打造的新歌《若思念便思念》,表达了“客从河洛来”的主题。

“豫州”“北边”“龙门山”“方言”代表客家人的故乡。“丹霞山”“客家船”“圆楼”代表“衣冠南渡”的客家人繁衍生息的地方。画面中,龙门与福建土楼遥相呼应,“客家祖源地”大谷关、铜驼大街、宣阳门也悉数亮相。

徐金星介绍,西晋末年爆发“永嘉之乱”,西晋皇室、公卿士大夫和百姓大批南迁,主要从大谷关出京师洛阳。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史称“衣冠南渡”,后来一批批客家先民离开中原故土,踏上漫漫迁徙之路。

如今主要分布在我国赣南、闽西、粤东北、台湾乃至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仍自称“河洛郎”,这是为了记住自己从哪里来,也是对河洛地区的眷恋。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提示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