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官方微信 切换到繁体 站点地图
字体颜色
银色
黑色
红色
绿色
蓝色
栗色
青色
金色
灰色
还原
开始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我市深入挖掘非遗文化资源,不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发布时间: 2024-06-12 10:14 阅读 2536 次

近日,2024年洛阳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启动仪式在重渡沟景区举行。本次活动由市文广旅局等主办,主题为“保护传承非遗、赓续历史文脉、谱写时代华章”。近年,我市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抓手,深入挖掘非遗文化资源,不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非遗+旅游”文旅融合添活力

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也是端午假期首日。当日,走进重渡沟景区,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让广大游客沉浸式体验非遗文化。

“近年来,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渐成趋势,重渡沟景区积极挖掘和引入非遗资源,开展‘非遗进景区’‘非遗进民宿’等活动,打造非遗旅游新业态。”重渡沟景区相关负责人说,这些新业态不仅为景区增添了新的文化内涵,还吸引了许多年轻游客前来观光休闲。

在景区里看非遗表演、品非遗美食;在研学旅行中体验非遗课程、制作文创手工艺品……如今在洛阳,非遗与旅游不断融合发展,不但催生出更多富有文化意蕴的旅游产品,也激活了更多独具特色的非遗资源。

构建非遗保护传承新格局

洛阳文脉源远流长,非遗项目多。在推进非遗保护工作中,我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采取了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数字化保护等多样化保护措施,逐步构建起非遗保护传承的新格局。

近年,我市出台《洛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优秀的、传承困难的、濒危的非遗项目给予补贴。同时,一批非遗项目通过传统技艺抢救工程、数字化信息采集计划等保护措施,留下宝贵的资料,为后续宣传推广奠定了基础。

传承是非遗的生命线,培养传承人至关重要。然而,一些非遗项目面临传承人年老体弱、人走技失等困局。为破解这一难题,我市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项目名录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保护体系,并制订传承人培训计划,加强非遗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我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名、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75名、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7名、县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32名,越来越多的传承人为推动非遗传承创新而不断努力。

让非遗之美融入百姓生活

走进位于涧西区兴隆花园社区的李氏彩塑传习所,一件件彩塑作品形态各异、惟妙惟肖。依托该传习所,省级非遗项目李氏彩塑传承人李明甫免费向社区居民教授彩塑技艺,让彩塑技艺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场所阵地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我市不断加大非遗展示馆、传习所等非遗传承场所阵地建设力度,并依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开设非遗公益课堂,积极推进非遗进社区、进校园,着力营造“非遗人人参与,发展与民共享”的文化氛围。

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总体目标,持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加快培育非遗景区、非遗街区、非遗村镇、非遗民宿群等文化生态群,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区域性、整体性保护水平,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提示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