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官方微信 资讯网 切换到繁体 站点地图
字体颜色
银色
黑色
红色
绿色
蓝色
栗色
青色
金色
灰色
还原
开始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有“颜值”更有气质 有氛围更有故事

发布时间: 2023-07-03 10:05 阅读 1616 次

“洛阳汉服美不只是‘拍照走人’,而是让人想静下心来听听背后的故事。”

“不仅感受到汉服氛围,而且能了解背后的礼仪文化,感受到中华礼仪之邦的风范。”

“全国哪里都有汉服,但很少像洛阳这样有底蕴。”

…………

在2023河南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上,全国各地的文旅大咖相聚洛阳。在观摩考察活动中,一句句由衷赞叹,透出对洛阳汉服文化的欣赏和喜爱。

从行唐式汉礼,到展现非遗传承,再到不同历史时期汉服“大观”,在2023河南省文旅文创发展大会观摩考察活动中,洛阳汉服是随处可见的亮丽风景,更是俯拾皆是的历史文化,内涵更加凸显,成功圈粉嘉宾、爆红网络。

内涵,源自礼仪的升华

两手交于胸前,左手握住右手,右手拇指上翘……6月29日下午,考察团大巴开出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明堂景区时,8位身穿唐式汉服的“汉服小姐姐”一字站立,集体行唐式叉手礼,吸引嘉宾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

该视频在洛阳晚报抖音号、视频号播发后,不到一天播放量达到156万!“洛阳汉服太讲究细节了”“不只是一种服装,更是古道热肠”“尽显礼仪之邦风范”……网友热情洋溢的评论中,“洛阳汉服”魅力凸显。

所谓“衣冠上国,礼仪之邦”,汉服从来都是和礼仪相捆绑。“我们员工穿汉服、行汉礼已经融入工作日常。”隋唐洛阳城景区市场营销部副经理赵奕鼎说,从讲解员到售票员,甚至保安、保洁,都有正装、汉服两套服装。在重大节庆表演、团体游客接送时,行叉手礼对游客表示尊重已成为常态。

同样,在观摩考察组成员入住的牡丹城酒店,见到宾客,身着汉服的迎宾人员会双手平伸,指尖交错,举手至额,欠身行礼表达敬意。“希望用充满仪式感的传统礼仪,让每一位到洛阳的游客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酒店工作人员说。

内涵,源自非遗的传承

“大家游览完毕后,可以很容易看到我,因为我是今天唯一穿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式大袖衫的向导。”在路线考察首站大河荟,来自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的讲解员孙晨娇此话一出,顿时引起了嘉宾的兴趣。

孙晨娇介绍,唐式大袖衫是盛唐以后,胡服影响衰弱后所流行开来的服饰,袖宽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时期上升为贵族礼服,多在重要场合穿着。眼前的宽袍大袖,华美飘逸,是洛阳非遗项目“唐式大袖衫”传承人张志晓的作品。从查找历史文献,到绘图、制版、选料、校对、裁剪、缝制,前后需要20多道工序,技艺复杂,华丽端庄。

“穿上大袖衫,就是想让省内外游客看到,洛阳原汁原味的汉服非遗技艺长什么样,这是独一无二的洛阳汉服文化所在。”孙晨娇说。

内涵,源自历史的重逢

“马面裙是明清时期女子着装最典型的款式。与唐装相比,衣裙比例明显倒置……”在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广场上,身着花冠裙袄、大袖圆领马面裙的洛阳周公庙博物馆讲解员孙怡萌在人群中格外显眼,马面裙背后的历史演变让嘉宾听得饶有兴致。

在龙门石窟景区,一位身着汉服、气质儒雅的男讲解员也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从妆容来看,龙门石窟雕像眼角与眉同齐、眼尾上扬,这是盛唐最典型的妆容。”从石窟形象解读盛唐汉服妆容,让嘉宾不仅看到汉服美,更看到背后的历史。

在洛邑古城上演的中华霓裳汉服秀,全景式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汉服之美。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不同的形制、不同的色彩,与古色古香的街巷相映生辉,吸引众多游客纷至沓来、沉浸其中。

自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汉服“出圈”后,我市“趁热打铁”,召开了全市旅游景区汉服礼仪工作推进会暨汉服礼仪培训会。通过增设汉服租赁、妆造、跟拍等业态,推行讲解员、售票员、检票员、演员等岗位人员穿汉服行汉礼,引导游客着汉服游览体验、拍照打卡,丰富打卡业态,促进“汉服热”持续升温。

一场场观摩考察,荟萃汉服历史文化大观,让“新文旅”更具内涵魅力,也让“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有了新内涵!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提示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