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洛阳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官方微信 资讯网 切换到繁体 站点地图
字体颜色
银色
黑色
红色
绿色
蓝色
栗色
青色
金色
灰色
还原
开始适老模式 无障碍阅读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因小型、轻质、便携等优点受到市场欢迎,我市袖珍牡丹年供应量呈上升态势

发布时间: 2021-03-15 09:02 阅读 2878 次

随着牡丹文旅产业的逐渐普及,单纯的室外赏游已无法满足大众需求,更多的消费者希望“把牡丹带回家”,具有小型、轻质、便携等优点的袖珍牡丹“生逢其时”。

我市袖珍牡丹年供应量呈上升态势,但技术薄弱、设施不完善等制约因素依然存在,市林业局等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及花企花农正合力探索突破瓶颈之路。

洛阳袖珍牡丹率先打入国内市场

“个子”有20多厘米,“体重”不到3公斤,却能开出两三朵花大色艳的牡丹花。它就是袖珍牡丹,又被称为微型牡丹、案头牡丹。

日前,在洛阳冠群牡丹有限公司的袖珍牡丹培植区,技术人员有的忙着浇水、施肥,有的忙着测量、记录茎高及花苞数。“这2000多盆袖珍牡丹已被预订一空,再过10多天就要全部发货,效益可观。”总经理卫献峰喜上眉梢。

10多年前,本土牡丹专家郭胜裕就开始研究袖珍牡丹,尝试用国内外多个品种,与五年生凤丹牡丹进行嫁接,培育在自然花期开花及春节期间催花的微型牡丹产品。几经波折,最终试验成功。

市林业局牡丹开发管理办公室主任张蓉辉说,郭胜裕成功培植袖珍牡丹的经历,是我市在该领域的最早尝试。但出于多种原因未能形成市场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众对袖珍牡丹知之甚少。

“近年,‘把牡丹带回家’的消费需求高涨。”张蓉辉说,袖珍牡丹具有矮小轻质、花大色艳、携带方便等特点,加上其观赏品位高,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市场开拓空间。2017年年末,我市培植的袖珍牡丹率先进入国内市场。

洛阳袖珍牡丹产业正异军突起

从市林业局了解到,2017年,我市积极抢抓袖珍牡丹市场机遇期,鼓励科研单位、企业开展袖珍牡丹研发、生产、销售等工作。当年年末至次年春节期间,共有近万盆洛阳袖珍牡丹进入市场。卫献峰就是淘得第一桶金的人。

据不完全统计,我市现有10家花企研发生产袖珍牡丹,涉及国内外20余个品种,常规品种售价在50元至80元,黑、黄及复色品种的价格区间在100元至150元。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以来,我市袖珍牡丹年供应量呈上升态势,年均产量突破7万盆。

不仅如此,洛阳袖珍牡丹还频频亮相北京、上海、广州、昆明、珠海等地的花事活动舞台,我市选送的袖珍牡丹在2019年北京世园会上获得优秀奖。目前,我市委派本土专家在雄安新区成功培植出数千盆催花牡丹和3000余盆袖珍牡丹,正陆续投放市场。

“近年,以洛阳为主的牡丹产区均涌现了一批袖珍牡丹的生产企业,每年的产量和市场需求量呈上升态势。”中国经济林协会牡丹分会会长李育材说,袖珍牡丹作为牡丹文化旅游的纪念礼品,是盆栽牡丹的一个发展方向,市场前景广阔。据悉,洛阳农发集团将利用“洛阳源耕”品牌在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销售洛阳袖珍牡丹。

突破瓶颈方能大放光彩

李育材坦言,相比荷兰成熟的栽培管理技术、高效的市场流通体系、严格的质量监控标准和先进的市场经营理念,国内袖珍牡丹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制约因素。

“培育自然花期的袖珍牡丹,可选品种多,难度不大。但培育逆生长的年宵花袖珍牡丹存在一定的难度,适合催花的品种较少,催花稳定性难以把控。”郭胜裕说,目前的成品袖珍牡丹普遍存在矮化效果差、花朵少、观赏期短等问题,这些需要从科研层面加以解决。

从我市多家袖珍牡丹生产企业负责人处了解到,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是他们的聚焦点。

洛阳天盛园艺负责人张超说,袖珍牡丹基质多以泥炭为主,需从外省高价采购;滴灌喷灌等自动化管理水平低下,增加了人工成本;缺乏统一的包装标准,线上销售的邮寄成本占比过高。这些问题都是袖珍牡丹产业做大做强的“拦路虎”。

牡丹产业是我市着力构建“755”现代产业体系中的五大特色产业之一。袖珍牡丹的研发及推广,对我市牡丹产业提质发展至关重要,能进一步拉长牡丹产业链条。为突破制约洛阳袖珍牡丹发展的瓶颈,市林业部门将围绕科研、市场、政策等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具体来说,我市将加大科研投入力度,解决品种选育、育苗技术及基质改善等问题;制定袖珍牡丹质量标准,统筹建立袖珍牡丹标准化基地园区,扶持龙头企业发挥带动效应;研发袖珍牡丹产品专用盆栽容器、包装等,为开拓市场奠定基础,多措并举叫响洛阳袖珍牡丹品牌。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 !提示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